記者 歐陽
據統計,2017年,廣東無論是電子書閱讀時長,還是圖書消費都雄踞排行全國榜首。
7月伊始,隨“書香中國萬里行”踏足廣東,意欲使心中久存的疑惑釋然:圖書消費廣東第一,背后的“玄機”是什么?
早些時候,據圖書銷售巨頭報告,2017年,廣東無論是電子書閱讀時長,還是圖書消費都雄踞排行榜首……這超出了尋常的思維邏輯。
眾所周知,廣東的發達地區,非戶籍人口,也就是數量龐大的打工群體,數倍于本地居民,而粵西粵北等地區,與內地“不發達”區域相伴為伍。要按一般常識,人們習慣的歷時性經驗是:讀書總是關聯“高端”族群,即所謂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集合體。
然而,廣東呈現出來的現象顯然不支持這種老套的推理。那么,廣東,何以會力壓北京、上海等高素質人口群聚的繁華都市,輝耀于書香(閱讀)之巔呢?
佛山:公共場館的服務
“沒有服務,圖書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佛山市圖書館館長屈義華開宗明義。
除了多樣態推廣和宣傳,佛山以市圖書館為中心,鎮街分館為支點,各圖書驛站為補充的服務實踐可點可圈。如順德對熱值圖書(借閱率高)的整合,讓資源輪轉,不同區域、訴求的閱讀情趣都可以獲得方便快捷的服務。
聯手各單位、社團、公益組織的閱讀聯盟也是立足于圖書館網格。此外,他們還將觸角延伸到了家庭,“鄰里圖書館”就是杰作:甄選有藏書、熱心“鄰里讀書會”的家庭,只要定期開放,公立圖書館網絡都會無償提供定期流轉的圖書資源。
“愛讀書的人積極性高”,屈義華說。很多家庭在小區張貼印發通知,召集閱讀和分享活動,“影響非常好。”
再有既是宣傳車又是流動借書亭的移動(汽車)圖書館,以及24小時自助借閱網點和無人值守實體館星羅棋布,“家門口的圖書館”、“身邊的圖書館”,在佛山盡人皆知。
“你是怎么知道這個圖書館的?”在禪城區少年兒童圖書館,記者問正在借書的女士。“都知道啊。”姓蔡的年輕媽媽說。她每周二都來借書,主要是繪本。“以前每年要花2000多元,現在都不怎么買童書了,這里有看不完的書,真的很好。” 她說。更欣慰的是,現在還未上學的孩子已經習慣了“讀書”,每天睡前都要她讀書講故事。
“服務體系的建設,社會力量的介入是最重要的。”這是屈館長的經驗之談。正是各階層、團體的廣泛介入,佛山的“公共場館聯盟”已成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8年時間,我們的讀者辦證率從2%增加到了18%。”館長驕傲地說。
截至2017年,佛山市聯合圖書館體系中各類型智能圖書館已達到176家,正逐步形成“城鄉十分鐘文化圈”。
東莞:特色助力的閱讀
東莞,一個普通工作日。緊鄰市圖書館的“24小時圖書館”主館“人滿為患”,兩位青春少女拿著書正欲離開自助借閱機。常來嗎?怎么想著到這里來了?記者問。
“她家住這邊,我過來玩,好像沒想什么吧?走著走著就來了。”剛考上大學的胡姓少女對著我和她的同伴說。常來的她們正等著大學開學,“想看點自己喜歡的書”。
“休息日人會更多。”東莞圖書館副館長蔡冰告訴記者。
早在2005年東莞就推出了24小時借閱服務,今天的無人值守24小時圖書館已經擴展為以市級圖書館為中心、32個鎮街分館遍布全市的骨干網架。作為圖書借閱、流轉的主力管道,“僅主館2017年就接待了120多萬人次,借出圖書90多萬冊。”蔡館長介紹。還有跨越區域的身份證借閱,主館和分館的通借通還。
通借通還、身份證策略在佛山也是常態,東莞的特色是24小時不打烊。“午夜時分我們會對館內人員做身份登記,每個館都配有不留死角的全程監控。你可以在里面睡覺。”要讓人們愛上圖書館。蔡館長說。
人們也確實愛上了圖書館。在塘廈鎮分館,高中二年級學生何美樂、歐蕾就很喜歡圖書館的敞亮和寬大的書桌,還有夏天的空調。“周末都來,放假更是經常結伴過來。只有30分鐘的路程。”歐蕾坦言。在二三線城市,30分鐘路程有些“遙遠”,但她倆并不當事兒,做作業、讀書都很愜意,累了還可以聽音樂。這說的是分館的細分空間:有黑膠唱片和高品質音響的音樂圖書館——在那里,聽著音樂的記者幾乎不想離開。
圖書館細分是東莞的又一特色建構,如以藝術和文化創意為服務主體的藝術圖書館,而在市圖書館,也有成人、少年兒童細分的漫畫圖書館等。
“關鍵不是什么樣的形態,而是要使圖書館深入人心。”李東來館長說。這和佛山顯然是共識,應該也是廣東的共識。這一層面的努力還有數字文化進家庭——在家里的電視上看書,還有掃碼讀書:二維碼招貼畫遍布各圖書館(分館)和報欄,以及偏遠的村社,掃碼即可閱讀骨干網架每個季度推出的9本書——記者存儲了《藝術的故事》二維碼,正在北京無距離地閱讀。
廣州:閱讀相伴的成長
從以市圖書館為中心的閱讀生態轉身,記者在廣州看到了另外一種書香文化。
面積300平方米,多種模態組合的格致書屋“藏身”于廣東實驗中學(初中部)校園內,這座集圖書、期刊,以及文體、文創精品和休閑閱讀水吧為一體的書屋,是書生們的樂園,既可購書、閱讀,又可小憩。
這樣的校園書屋是由廣東新華發行集團牽手校園共同打造的。“由學校提供場地,設計規劃、投資建設以及配置閱讀資源,則由我們負責。”集團小連鎖項目部總經理劉振毅向記者介紹。
不限于廣州,截至今年5月,以校園書屋、書亭及班級圖書角等多種方式,集團已為全省各地中小學校建設校園書屋100多個,覆蓋15個地區的50多個市縣,服務師生100多萬人。線下書店之外,廣東新華集團運營的閱讀平臺“悅叮網”在全省1500萬中小學生中也日漸熱絡。
有別于地方政府的宏觀謀劃,作為老牌的圖書經銷巨人,新華發行集團在“微觀”領域已成為全民閱讀活動的一支主力軍。
“學生在校園書店購買的書看完之后可以歸還給學校圖書館,由書店與學校結賬”,這種互動給舊式由上而下的單向渠道帶來了變革,促進了圖書生態的良性生長。
立足校園書店,各種助益閱讀的活動可以廣泛鋪開,比如集團開展的“最喜歡的圖書”投票,投票人數就超過230萬人。
下課了,學生們很快就充斥在書店的各個角落,有坐在沙發上看書的,有攤開作業本的,還有喝飲料的——嬉鬧中并無高聲喧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歡悅的笑。
孫佳君依舊在原座上安靜地閱讀,今天看著他讀書的格致書店,在將來的日子里會和他一起成長,并且,在他離開學校的未來遠行中,校園書店必定會一直留存在他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