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春秋時代的原野上,遇見我們自己——李敬澤歷史隨筆集《我在春秋遇見的人和神》新書分享會”在南國書香節舉行。李敬澤與作家阿來、作家蔡崇達及評論家謝有順展開了一場精彩的文學對談,暢聊春秋時代的精氣神。
寫出春秋時代的“少年氣質”
“從2004年到2024年,我二十年做了一件事,在春秋時代游蕩?!薄熬褪且驗樗粌H重要,而且那個時代的人們也是極具魅力的?!崩罹礉蓮娬{?!皩τ诖呵镞@段歷史,是我個人長期的、持續的興趣。”相較于唐宋元明清,我們對于春秋時代的印象會有些“模糊”,而它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具有奠基作用的時代。“中國文化之所以是中國文化,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很多最基本的東西是春秋時代創造和確定下來的。所以那一定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用雅斯貝爾斯的一個詞(來形容),春秋是我們文明的‘軸心時代’?!?/p>
《我在春秋遇見的人和神》是一本歷史隨筆集,書中的五十三篇隨筆,又是五十三次遇見,帶領讀者在春秋時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結識古時那些龐大的靈魂。書中所呈現的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鈍的人、荒謬的人,慷慨如長風的人、狹小如針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確定的遠方的人,舍生取義的人,在苦厄中向著心之所善的人……他們是人,和我們一樣。
這本書是一道好入口的前菜
李敬澤將《我在春秋遇見的人和神》比喻為一桌菜的前菜,他認為“春秋應當大寫特寫”,但他愿意先帶著當代人的經驗,帶著自己的關切、困擾、所思所感去看古人,看看我們為什么會為這些古人而感動、著迷。
“如果穿越回春秋,我覺得可以與孔子談談心、和孟子‘抬抬杠’……帶著我們自己的整個心,平等地和他們交談,進行精神上的對話,我覺得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從我們的經典、歷史和傳統中,從我們偉大的先人那里學到一點真正的東西。”李敬澤說。
作家阿來在分享會上表示,《我在春秋遇見的人和神》不像《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那樣建立一種對權力、智謀的崇拜,演繹人與人關系的處理,也不是學者考據式的“高頭講章”,而是帶著“足夠的洞見”,懷著幽默和深厚的知識,基于強烈的現實感與歷史對話。
“厚重且輕盈”是作家蔡崇達對這本書的評價,“翻開一篇,就是進入歷史的一個切口,也正是李敬澤老師心中有那股少年一般明亮的氣質,才能夠召喚先人的那種氣質。”
在春秋中追尋人生的磊落
《春秋》《左傳》里的人物也會有缺點,并非全是一般意義上的好人,但是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磊落之氣”,李敬澤表示,“春秋的人他可以壞,但是他不茍且不猶豫,而且在自己認定的事情上敞敞亮亮、磊落到底?!倍@種“磊落”是人們應當從春秋歷史中學習的。
在分享會的尾聲,評論家謝有順引讀了李敬澤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總結:“我認為,這是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是我們文明的關鍵時刻,孔子在窮厄的考驗下使他的文明實現精神的升華,從此我們就知道,除了升官發財打勝仗娶小老婆耍心眼之外,人還有失敗、窮困和軟弱所不能侵蝕的精神尊嚴?!?/p>
李敬澤說,他還有一個夢想是寫《春秋傳》,“我想真正地能夠把春秋時代我們的先民們,他們身上那種極其豐沛、極其宏偉寬闊的人性寫出來。”
南方網、粵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