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萬象向南——《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屆花城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廣州市文化館劇場揭開帷幕。
典禮現場群星閃耀,李敬澤、麥家、陳曉明、阿來、東西、徐則臣、張欣、李宏偉、何平、尹學蕓、張楚、班宇、張執浩、陳年喜、蔡崇達、陳楸帆,以及濮存昕、林墉、林藍等文藝名家出席本次盛會。
17部獲獎作品詮釋文學繁花
“花城文學獎”旨在鼓勵原創文學創作者、獎勵卓有成績的文學原創佳作,聚力文化精品創作生產,提升文藝創新創造能力。
第八屆花城文學獎從2019年到2023年在《花城》雜志刊發的作品中,評選出了17位獲獎作者。17部作品濃縮了《花城》豐富的文學世界,也展現了《花城》對于文學不懈的先鋒探索。
李宏偉用詞語熱誠地勘探寫作的邊界,展示文學的“宏偉之志”;張欣在歷史歲月中追溯嶺南故事、廣州故事;丁顏在高山和草原的交界處寫作,跨越隔閡與偏見;尹學蕓將《蘋果樹》栽種在“罕村”的土地上;韓松落是逸聞的拾荒者;楊知寒如野馬下山,沖決親仇交織的家族藩籬;阿乙在致敬中緩緩講述南方小城的故事;班宇直擊當代青年與城市現實的博弈;徐則臣沿著運河南下,為奔波的跑船人著篇立傳;薛超偉在日常中,讀取一草一木對生命微茫的啟示;作家焦典異質天成,構建了一個原生奇幻的彩云之南、紙上紅河;雍措兼顧民族表達與共通體驗,更新了讀者對康巴文學的期待。陳年喜發自內心的呼吸和吶喊,以悲憫心觀照群體,理解世界,何平穿透話語圈層,以批評的活力與鍛造力,發掘了眾多新銳的作家作品……
此次花城文學獎設立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評論獎6個獎項。其中,李宏偉《灰衣簡史》、張欣《如風似璧》獲長篇小說獎;丁顏《雪山之戀》、尹學蕓《蘋果樹》、韓松落《我父親的奇想之屋》、楊知寒《連環收繳》、阿乙《二見未婚妻》獲中篇小說獎;班宇《羽翅》、張楚《和解云錦一起的若干瞬間》、徐則臣《宋騎鵝和他的女人》、焦典《六腳馬》、薛超偉《化鶴》獲短篇小說獎;張執浩《沒有結尾的夢》、雷平陽《夜伐與虛構》獲詩歌獎;陳年喜《人們叫我機師傅》、雍措《越來越薄的等》獲散文獎;文學評論家何平獲得本屆花城文學獎唯一的評論獎。
文學與藝術交相輝映的絢麗之夜
本次典禮的執行團隊以“花城文本”為創作藍本,邀請各界藝術家和創作者共同設計,依循“四方來信,投遞祝福;文舞南方,花開無盡”的理念,結合經典文學文本與AI技術,以影像、話劇、音樂、舞蹈的多元藝術形式呈現。文學、藝術與數字科技緊密結合,共同綻放。
廣東作家歐陽山創作的《三家巷》,描繪20世紀20年代南方革命斗爭,被譽為嶺南生活的“百科全書”,花城出版社就是最早出版《三家巷》的出版社之一。在典禮上,《三家巷》片段由朗誦家祖晴和沙畫家美序合作,以全新的藝術形式重現廣州這座嶺南花城的絢麗生機。
在典禮中,林墉用藝術描畫嶺南地區的時代印記,以其獨特的“南方美感”為中國當代美術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面貌。
在大提琴深沉的樂音中,著名藝術家濮存昕朗誦了《花城》雜志曾刊發的史鐵生名篇《病隙碎筆》。濮存昕走近光影中的輪椅,以他獨特的朗誦風格,與一生游走在死亡邊緣的史鐵生精神共振。
陳楸帆的科幻小說《大有》探索AI寫作的可能與局限,典禮團隊用科技迎接科幻,以AI實驗小劇場的形式展現這部作品。
散文家李娟用自己的聲音,為此次典禮朗讀了《遙遠的向日葵地》的段落。李娟的散文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2024年,李娟《我的阿勒泰》更是成為散文影視化現象級爆款作品,帶動《遙遠的向日葵地》《冬牧場》《羊道》三部曲等“李娟·花城”系列非虛構作品百萬級暢銷。
《花城》雜志不僅散發文學之光,也蘊含藝術之韻。典禮呈現了具有粵港澳大灣區特色的《花城》文本,也在音樂藝術上展現了南方特色。
據介紹,整臺晚會所用音樂皆為原創,來自中國澳門的音樂家黃紀航為典禮譜寫頒獎音樂,根據不同文學體裁的特點,創造五種不同風格的戲劇化配樂。男聲組合“太陽之子”,由陳國科、陳岸如、陳泉章和黎耀江四位廣東東莞一線文藝工作者組成,擔任晚會全程伴奏,為觀眾帶來別開生面的和聲之美。
(南方網、粵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