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证券,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股票配资门户导航

南方傳媒掌舵人王桂科:做文化守望者,知識擺渡人
5026 2016-02-15

南方傳媒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跨媒體內容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主力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戰略投資者。

每一次偉大的變革和突破,總是源于一個最初的夢想,憑借齊心協力的汗水澆灌與百折不饒的堅守,迎來這個夢想所憧憬的圖景。

2016215日,這一天,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傳媒”,股票代碼601900.SH,南方傳媒)經歷了8年的漫長努力、期間跨過兩次IPO暫停的考驗,終于登陸上海主板。這意味著,廣東省級文化企業整體上市實現了零的突破。

回望頗為波折的上市之路,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南方傳媒董事長王桂科充滿感慨地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王桂科擁有豐富的新聞出版、廣電傳媒從業經驗,見證了我國經濟增長之下文化產業興起的滾滾浪潮,主導了南方傳媒從股改到上市的一次次關鍵戰役。

中國正走在文化強國的大道上,如何弘揚中國文化,如何讓中華文化影響世界,是每一個文化從業者的職業使命。做“文化守望者、知識擺渡人”,這是王桂科對南方傳媒的角色定位。而回顧王桂科此前的從業歷程,他的角色經歷了多次轉變,“從一個讀書人、買書人,變成了出書人、賣書人”,從一位普通公務員,成長為一個擁有130多個子孫公司的文化集團掌舵人,而隨著南方傳媒的上市,他也迎來了人生的新階段。

作為廣東省級首家文化整體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南方傳媒今后將如何謀篇布局,如何邁向新的輝煌,是王桂科思考的嶄新命題。

“上市是公司成長的新機遇,對公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王桂科說,“我們將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跨媒體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并成為建設廣東文化強省的出版主力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生力軍、中國文化產業的南方出版基地和重要戰略投資者,打造立足廣東、面向全國、輻射海外的中國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出版傳媒企業。”

「“省級新聞出版第一股”」

時代周報:在傳媒業遭遇寒冬的大背景下,南方傳媒“十二五”時期主要經濟指標顯示,實現凈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數據年均增長10%的增長目標,其中凈利潤從2011年的2.4億元增長至2015年前三季度的4.02億元,成功之道是什么?

王桂科:我一直相信,寒冬只會嚇倒弱者,但對于勇者和有準備的人來說,寒冬也充滿了機遇。南方傳媒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我認為有兩點原因:其一,是我們一直堅持走市場化路線,堅持改革創新思路,提出“四抓”:抓戰略,洞察未來趨勢;抓重點,推動全面發展;抓關鍵,突出產業格局;抓創新,拓展成長動力。

另一方面,我們以登陸資本市場為契機,以數字化轉型為突破口,建立了產業發展的三個鏈條,即打通教育產業鏈條、構建多元一體化產業鏈條、打造數字出版鏈條。緊抓主業發展的三個維度:提升效益,解決吃飯問題;打造精品,體現擔當責任;擴大市場占有率,搶占江湖地位。

時代周報:從股改到上市,南方傳媒經歷了8年淬煉,這8年之中,你覺得有哪些節點的變革對南方傳媒是有決定性意義的?

王桂科:回首8年的上市路,我想到一句詩,“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廣東省出版集團于2008年啟動股改,2009年底成立南方傳媒。20117月,由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批復整體上市,同年開展上市輔導。201210月,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我們上市申請的文件。其后,我們經歷了兩次IPO暫停,南方傳媒的上市之路也受到影響,現在南方傳媒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我們深感上市目標的實現來之不易。

但這8年,也給南方傳媒帶來寶貴的財富。上市就像一座燈塔,它激勵我們不斷深化改革,銳意創新,追求卓越。8年來,全集團同心協力,不斷完善南方傳媒法人治理結構與運營機制。同時,我們不斷推進轉型升級,各項經濟指標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成為省屬文化企業業績增速最好的單位。這些成績與集團每一個員工的努力密不可分。

時代周報:南方傳媒成功上市,有什么戰略意義?

王桂科:南方傳媒119日拿到中國證監會的上市批文,省委宣傳部勉勵我們要做“文化粵軍的領跑者,創新發展的新標桿”,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廣東的文化產業一直以來在全國領先,這一次南方傳媒登陸A股,標志著文化和金融的結合,標志著廣東未來新聞出版事業在文化產業上可能會迎來新的晉級——就是用資本的力量、金融的杠桿來撬動廣東文化事業進入繁榮發展。

南方傳媒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跨媒體內容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主力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戰略投資者。

時代周報:你剛剛提到了資本市場的力量,南方傳媒上市之后,將如何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

王桂科:資本的力量很強大,這是我們已有的共識。南方傳媒要抓住登陸A股這一戰略發展機遇期,以金融之風帆揚文化產業之大船,在新一輪傳媒變革中迎難而上。

我們要學會擁抱資本,善用資本,特別是建立規范先進的資本運作思維和模式。上市后的南方傳媒將擁有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平臺,一方面,要轉變資本運作方式,另一方面,我們也設想擁有更多的金融平臺,如投資公司和投資基金,打造股票、債券、銀行融資等資本運營平臺,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投融資體系。

時代周報:南方傳媒上市后,會不會推出管理層員工股權激勵計劃?

王桂科:對此,中辦(201550號文有精確的政策指引。推進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這是我們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我們將在各方面條件成熟時探索對企業負責人和重要骨干實行與任職崗位及其業績相聯系的股權激勵試點,實現員工與企業利益高度統一,來激發企業的活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轉型不一定活,但不轉型一定死”」

時代周報:數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深刻改變著傳統出版業態,你如何看待這一輪數字革命對出版業的沖擊?傳統出版行業應該如何調整和突破?

王桂科:數字信息技術來勢洶涌,看起來大有橫掃傳統紙質出版之勢,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又極大地豐富并改變著出版業態,也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業態。比如Kindle與紙質書、互聯網與紙媒、網絡書店與實體書店的競爭。

我們很早就明確一個觀點:轉型不一定活,但不轉型一定死,誰進化,誰生存。

具體到數字轉型方面,我們一是布局內容數字化,將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數字化運作,形成標準的數字化模式;二是生產數字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數字印刷,這將給出版社和報刊業生產流程與商業模式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具體而言,一是建設數字內容平臺,比如我們已完成“孫中山全媒體數據庫”建設。二是建設數字出版平臺,我們已經出版3萬多種電子書和10余種PC端電子雜志、手機報。三是建設數字服務平臺,集團自主研發的電子課本平臺已成功應用于粵版教材,中小學生英語口語智能學習與測評平臺已進行商業化運營,出版物電子商務平臺即將投入運行。

時代周報:在教育出版方面,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爆發,紙質課本和材料向數字產品和學習服務的轉變必將發生,例如英國培生集團花費了數十億英鎊收購數字教育領域和新興市場的企業。南方傳媒在教材教輔板塊有沒有類似規劃?

王桂科:技術革命對教育出版行業的影響已經產生,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世界級出版集團采取了一些舉措,培生的運作模式是具有生命力的,目前它的數字出版業務比例已經超過了其全球總收入的50%,且這個比例還在進一步提高。

在未來的規劃中,我們提出了要建設“教育出版工程”。其中包括了推進教材、教輔的數字化轉型,建立一批使用數字化教材、教輔的實驗學校,探索數字化教材的編輯、出版和發行的新模式。我們還利用云出版、云教育、云閱讀、云媒體、云終端這“五朵云”重點項目,搭建面向各類受眾的數字教育資源平臺,構建數字化全媒體終身學習資源庫,為各級各類學習提供統一接口,實施一庫多平臺功能,全面支持各類終身教育。

時代周報:南方傳媒有志做世界一流的跨媒體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其自身的特點和潛力在哪里?

王桂科:這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我們是要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同時,做強做大自己的產業規模。另一方面,在精品出版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旗下各出版單位不但要有量的規模,更要有質的提升,既要有“高度”,也要有“高峰”。

南方傳媒運行六年來,各業務板塊發展均衡,效益穩步提高,發展潛力凸顯?,F在我可以說,我們有了成熟的管理理念,有了良好的企業文化,有了解放思想的員工,南方傳媒的重點布局將更趨合理和完善。在出版物的打造上,公司一直注重四輪驅動:即主題出版、重點出版、品牌出版和教育出版并行。我們所有業務,都不離出版主業的轉型升級。

「融合與未來」

時代周報:對于媒體融合,你的看法是什么?南方傳媒已經推進到哪一步了?

王桂科:有人說:“傳統媒體業已經不能單獨成業,傳媒業成為互聯網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再不做媒體融合就落伍了。

2015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明了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的融合方式和發展方向。從產業和市場方面來看,我認為重點是“立足傳統出版,發揮內容優勢,應用先進技術,走向網絡空間”這幾部分。

我們積極推動媒體融合、搭建資本運作平臺,提出了“五朵云”重點項目,為實現多元發展夯實了基礎。我們決定以“五朵云”項目為抓手,完成框架建設與整體布局,完成云平臺整合,形成一體化的運作平臺管理體制、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商業模式。

時代周報: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內容生產和閱讀形態,也給新聞出版傳媒格局帶來了深刻的調整。南方傳媒是如何應對這一局面的?

王桂科:我認為,數字出版領域新產品、新業態對傳統出版物、傳統出版業態的蠶食必將進一步擴大,但受到多種因素特別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影響,傳統出版物、傳統出版業態不僅不會消亡,其絕對數額還會進一步增大,傳統出版仍然有一定的增長空間。新媒體、傳統媒體兩種業態仍會共同發展、長期共存。

20157月,股份公司下屬子公司——時代傳媒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這是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個體現。在新媒體領域,時代傳媒目前實現了可喜的突破,不僅上線了聚合自媒體優質內容的“挖媒網”,還參與了新型閱讀平臺“立刻分享”。下一步,我們還將時代傳媒打造成股份公司新媒體融合平臺。

「出版人的使命與擔當」

時代周報:你在新聞出版、廣電傳媒行業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在這期間,這一行業經歷的哪些變革令你記憶猶新?

王桂科:我在新聞出版、廣電傳媒行業工作了30多個年頭,期間,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科技創新和資本市場對這一行業的變革持續不斷,尤其是新一輪數字革命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惟適應變革、銳意進取,方能保證不被變革的浪潮所淘汰。

近年來,全國新聞出版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但激烈的市場競爭阻擋不了行業的創新發展,集團、南方傳媒作為廣東出版的主力軍,沒有任何理由不做強做大。我們既要在傳統領域拼實力,又要在數字領域搏速度,不進則退、不大則小、不強則弱,沒有中間狀態。

時代周報:作為資深的出版人,你怎么看待出版業的現在與未來?當下整個社會處于一個碎片閱讀的時代,大家都上網、看手機了,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似乎少了。

王桂科:我們分析一下2014年世界各國人均讀書量。2014年,俄羅斯人均閱讀54本,以色列50本,德國47本,美國、日本45本,奧地利43本。中國人均閱讀圖書為4.35本。有多少人買書呢?以色列每年人均購書64本,俄羅斯55本,美國50本,中國平均每人每年購書不足5本,人家以一當十,一個美國人是我們10個中國人的買書量。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獲得信息更方便,誰還讀書?這樣理解是錯誤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2013年一共讀了139本書,每讀完一本,他就在博客上貼出封面圖片,并盡可能地撰寫短評。遇到心儀的書,他還會專門寫一篇長篇書評。

實際上,正是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極大地改變并豐富了我們出版的業態。我們相信,不管業態怎么演變,書籍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責任就是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其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文化本質和獨立的人文品格不會被改變。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120日調研我們集團、南方傳媒時亦指出,“書的形態、載體可能發生變化,但永遠不會消失”,他堅信,“書,是永遠的。只要文明在,文化在,書肯定永遠在。”我們集團、南方傳媒上下對出版傳媒的未來充滿信心。

時代周報:你一直強調南方傳媒要有文化擔當,請問這種文化擔當的源動力來自哪里?你如何定義一個出版人的職業使命?

王桂科:我們的職業很特殊,有兩大功能:一是文化的傳承,二是文明的傳播。出版人要有政治家的頭腦、文化人的情懷、生意人的眼光,要做文化守望者、知識擺渡人。身處在這個職業,我感覺崇高神圣。

我們將遵循大企業創造大產品、大航母占領大疆域、大平臺制造大影響的世界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強勢出版粵軍,打造中國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出版傳媒企業。這是我們的愿景和目標。

談到我們的使命和擔當,我們廣東出版傳媒人,要以傳承嶺南文脈為己任,傳播文化知識為使命,為廣東改革發展鼓與呼;借助資本的力量、金融的杠桿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敢啃硬骨頭,敢于闖難關,推動改革不斷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