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吕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真正临朝称制的女性皇太后,因其强势手腕和极端手段,例如逼迫自己的儿子与外孙女成婚,甚至将情敌残酷地制成人彘形象,在史书中被后世唾弃了千百年。
那么,吕雉为何会走向如此极端的道路?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征讨叛将英布时不幸中箭受伤,伤势迅速恶化,最终撒手人寰。刘邦去世后,吕雉掌控大局,安排幼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
当时,刘盈年仅十六岁,性格温和而软弱,几乎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朝政大权全被其母吕雉牢牢掌握,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展开剩余91%掌控朝政的吕雉很快露出锋利的爪牙,她将报复的矛头直指那些曾经与自己争宠的妃嫔,将她们一一囚禁起来,毫不留情。
被囚禁的妃嫔中,赵王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受到了最严酷的迫害。她不仅被软禁在阴冷的永巷,还被剃去了满头秀发,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尊严。
吕雉依然不满足,她命令人给戚夫人套上沉重的铁项圈,穿上象征囚徒的红衣,每日劳作舂米,以此逼她反省过去的“罪过”。
戚夫人曾经深受刘邦宠爱,而今却陷入这种凄惨境地,内心满是对吕雉的怨恨。她一边劳作一边哽咽地诉说: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儿子如今尊贵为王,而我却成了奴隶,每日辛苦劳作如同与死神为伴,遥远的地方又有谁能帮我传递这无助的讯息呢?
没想到,戚夫人的话被吕雉的手下听见,并马上上报给了吕雉。吕雉听后怒火中烧,心中暗下戚夫人死刑的决断。
同年年底,吕雉设计召回赵王刘如意,同时在汉惠帝刘盈不备时,秘密用毒药害死了刘如意,接着便将毒手伸向了失去依靠的戚夫人。
失去靠山的戚夫人根本无力反抗,遭吕雉的手下残忍斩去双手双脚,又被剜去双眼和舌头,惨遭制成人彘。
不仅如此,吕雉还特意让刘盈亲自观看戚夫人的惨状。刘盈本就孤僻敏感,见此情景悲痛欲绝,心中对母亲的恐惧也愈加加深。
公元前192年,即汉惠帝四年,为了巩固吕氏家族的统治,吕雉册立年仅11岁的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
此举一经公布,朝野为之一震。张嫣的母亲鲁元公主正是刘盈的亲姐姐,也就是说,刘盈和张嫣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这直接挑战了封建礼教的底线。
汉惠帝虽然极为不满,但面对母亲吕雉权势如山,最终只能无奈接受这段违背伦理的婚姻。
朝廷众臣也心知肚明,但碍于吕氏家族在朝中的强大势力,无不选择了默认和沉默。
晋代史书《汉宫春色》中记载,刘盈始终无法接受如此逆伦的婚姻,直至去世也未曾亲近过张皇后。
不过皇室不能无后,张嫣在吕雉的安排下对外声称怀孕,实则将宫中一位美人所生的儿子据为己有,册立为太子。
正因吕雉的种种权谋,汉惠帝刘盈在位七年郁郁而终,吕雉随后拥立年幼太子登基,自己则临朝称制,牢牢掌控朝政。
因此,吕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太后专政者,她为巩固权力,开始大肆诛杀刘氏宗亲,扶持自己家族势力,手段极其残酷。
那么,吕雉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
吕雉一家原本居住在砀郡单父县,算得上当地的望族。但因仇敌袭击,不得不迁往沛县。
吕公与沛县县令私交甚好,当地官员为了巴结,纷纷前往吕家庆祝乔迁。
那时,年轻美丽的吕雉亭亭玉立,吸引了众多才俊前来求娶,乔迁宴因此空前盛大。
沛县泗水亭长刘邦听闻,装模作样写下“贺钱一万”,在众人震惊中坐上了上宾席位。
其实刘邦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他只是觉得沛县官吏不值一提,故意前来捣乱调侃。
起初吕公愤怒,准备将刘邦赶走,然而一见刘邦便觉得此人面相非凡,预感他将来必定非凡,便与之攀谈起来。
当时沛县主吏萧何对刘邦评价不高,规劝吕公不要轻易相信此人。
但吕公不以为意,宴会进行中,他向刘邦提议:“我有女儿吕雉,愿你娶她为妻。”
刘邦大喜,认为既能免费吃喝又能娶美人,实在天赐良缘,连忙答应。
于是,青春年华的吕雉,在父母安排下,嫁给比自己大15岁的刘邦,还需照顾刘邦的私生子。
那时的吕雉贤惠勤劳,尽管不理解父亲为何嫁她给这泼皮,她仍竭力照顾家人。
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刘邦因醉酒逃役,被通缉后成了土匪。
此时,吕雉既要赡养父母、抚育子女,还要跋涉千里探望刘邦,送去衣食,生活十分艰辛。
即使如此,她未曾抱怨,内心始终怀抱希望,相信家族终将摆脱困境。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霸,楚军抓住刘邦父亲与吕雉做人质,扬言烹煮。
刘邦在阵前高声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如果你真要烹我父亲,就请给我分一口尝尝。
幸运的是项羽并未下此毒手,但吕雉得知刘邦这般“薄情”,内心那点对丈夫的信任也彻底破灭。
此事后,吕雉彻底蜕变,不再是昔日贤良淑德的妇人,而成了心狠手辣、对权势渴望极强的权力女性,甚至超过刘邦。
吕雉终于明白,父亲口中所说的“贵不可及”,只能靠自己亲手去争取。
那么,明白这一点的吕雉又采取了哪些行动?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群臣请求下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但他心中并不看好刘盈,觉得儿子仁弱,不似自己。
彼时,戚夫人专宠,刘邦看重她之子刘如意,萌生废太子立刘如意的念头。
吕雉得知后焦虑万分,为保儿子太子地位,寻求谋士张良计策。
张良忧心忡忡,称自己劝不了刘邦,只能请隐士“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或许还有转机。
这“四皓”乃隐居商山的四位高洁士人,刘邦曾多次邀请其出山辅佐,但被拒。
吕雉觉得此计妙极,便送上丰厚礼物和太子亲笔书信,诚邀“四皓”出山。
“四皓”闻太子仁孝恭敬,对读书人礼遇有加,遂决定辅佐太子。
一次朝宴上,刘邦看到太子身边有“四皓”护持,暗生敬意,心知太子势力已不可轻易动摇。
宴罢,刘邦对戚夫人说:“我曾想改立太子,但有他们辅佐,太子已今非昔比,地位难动,吕后终胜你一筹!”
戚夫人听后痛哭,刘邦也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随后,吕雉开始借助诛杀昔日功臣树立权威,首当其冲便是淮阴侯韩信。
吕雉趁刘邦外出征战,与萧何合谋诱骗韩信入宫,将其属下囚禁,准备格杀韩信。
刘邦曾许诺韩信“五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无捆身绳、无杀身刀。
这意即韩信只要光明正大,绝不使用兵刃对付自己,便不会被杀。
但吕雉与萧何另有计策,命人用长布封宫门铺地毯,避免用刀绳,以竹刺暗杀韩信,韩信由此遇害。
随后,吕雉协助刘邦镇压各地叛乱,稳固汉初政权,吕氏家族势力日益壮大。
与此同时,吕雉长年累月的隐忍与坚韧,为她日后掌控国家权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邦看着吕氏势力渐强,心中忧虑,虽想削弱吕雉权势,但国家风雨飘摇,唯有吕雉撑得住这局面。
因此刘邦虽有心,终究“不能动”吕雉一家,事实证明吕雉的隐忍撑起了汉朝。
吕雉的隐忍还体现在对匈奴的外交上。
公元前192年,匈奴冒顿单于的阏氏刚逝世,冒顿遣使送来言辞粗鄙的信,欲与吕后联姻。
此信大大侮辱了吕雉,令她勃然大怒,连汉朝将军都想领兵讨伐匈奴。
虽当时汉朝国力不强,但国家颜面受损,举国出兵也不是不可能。
令人惊讶的是,吕雉冷静应对,回信称自己年老色衰不配单于,并赠送一架皇家车马。
吕雉的这番宽宏大量令冒顿单于敬佩,匈奴不再骚扰边境,双方和平持续数十年。
历史学者施丁评价:“吕后执政十五年,手段狠辣却用人得当,政治稳健,社会安定,值得肯定。”
正因如此,吕雉的治理为汉朝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百姓享受了难得的安稳生活。
因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吕雉虽有裙带之嫌,但其在汉初的统治实属成功,可称为汉朝最“刚毅隐忍”的女性典范。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